赚钱最快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专注于你感兴趣的某个赚钱项目;另一种是利用人性中的贪嗔痴进行引诱,洞察痛点、满足需求。。。挥剑斩浮云V/Q:67257595
发新话题
打印

[学习] 孩子教育19大问题解决方案

孩子教育19大问题解决方案

理念:7-12岁,是整个儿童期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在学习方面,儿童处于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在情绪表达上会有明显的烦躁厌烦。
划重点:兴趣是该阶段儿童的参与学习的主要驱动力,其中的核心就是成就感!
在早期,儿童表现出来的在学习上不用心,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在表现出自己的情绪,而家长们则是过度担忧,明明只是自己的忽视却一味的批评、打骂、指责、说教,内心里充满了糟糕至极的信念,焦虑急躁,进而更进一步的打压了儿童的学习兴致。
在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父母所需要做到的则是陪伴、理解、接纳、鼓励;在环境方面则是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比较安静的学习环境以及能够随时都能拿起书的氛围。
学习兴趣培养举例:
鼓励:比如在孩子进行学习时的这一过程进行表扬及肯定,抓住学习细节,学会发现美等等
接纳:比如对孩子的磨蹭、不认真不专心、不主动的行为,学会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等等
理解:表达出自己对孩子的情绪表现的认同,比如“妈妈/爸爸也知道学习很辛苦、很累…”等等
陪伴:尊重孩子的行为表现和想法,不进行说教等等
家庭作业:
每天陪伴孩子做作业,进行合理的时间规划,发现孩子在学习中的良好表现并加以表扬和鼓励。
完成以上的内容,打卡,写打卡日记。
好了,今天的课程和家庭作业的布置就到这里,希望大家通过海豚学院的平台努力学习、互相促进、获得成长。我们下一课再见。
@所有人
实修打卡内容:
每天陪伴孩子做作业,进行合理的时间规划,发现孩子在学习中的良好表现并加以表扬和鼓励。
完成以上的内容,打卡,写打卡日记

TOP

近年来,对于初中孩子使用手机问题,是一个非常令父母亲头痛的普遍的现象,但是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有诸多的原因,所以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索一下。
那么我们今天三个部分进行讲解:
第一,孩子使用手机,现在都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孩子玩手机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简单易操作的方式方法给到爸爸妈妈,回家了,和孩子一起去共同商量完成。
第一,孩子使用手机,现在的情况都是什么样子?
有以下几个场景:我们平时看到孩子使用手机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场景
比如说我们下班回到家里,看到孩子没有在进行他的学习,反而抱着手机在打游戏;
或者说当你让孩子去学习做作业的时候,孩子说,“我打完这一局就去,马上,马上就去”
又或者说在大街上看到一群中学生,他们每个人都有一部手机在一起打游戏,如果这些孩子中只有一个孩子使用手机的,那个旁边的孩子肯定就会凑上去观看,在旁边“出谋划策”,这些现象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
那么,为什么无论何时看到,孩子总是把手机掏出来看,所以作为父母来讲,我们要先看一下孩子们用手机都在做些什么。
大部分孩子们使用手机的用途:比如说他们会用手机看电影,追剧;又或者说是聊天、刷微博、追星、看小说;那么其中用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在打游戏。比如说现在的王者荣耀,现在的射击类的刺激游戏,而只有少部分的孩子会用来去学习,背英语。
无数的父母都期望孩子不沉迷手机游戏,但是即使急得满头大汗,却还是无法把孩子从手机游戏中拉出来。而对于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孩子,我相信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孩子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里锁上门,不让爸爸妈妈进去看你在干些什么,甚至于说在房门上贴上写的非常刺眼的字眼,更多的孩子会因为爸爸妈妈的管教有很大的反弹,产生焦躁的情绪。
我相信这两种现象都是我们现在各位爸爸妈妈遇到的一种普遍的现象。而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我们不多加注意的话,那么他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对于沉迷手机游戏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成长其实会比较歪曲,就像中国青年网报道,去年一名中学生因为妈妈生气,孩子有些时候去击打母亲的头部。
小学生沉迷王者荣耀买装备,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帮助去改正树立正确的观念,那么他们以后的发展会是什么样子,是可以预料的。其实孩子们使用手机,就会发现都是大多数父母买给他们的。因为对于我们比较小的孩子来说。父母给他买了手机,是可以打发他的闲散时间的。或者经过孩子的软磨硬泡,一心软就给孩子买了一个智能机。而对于玩手机这个事情而言,手机是不存在对或者错的,但是如不加以控制使用的话,那么就会出现我们现在很多学生沉迷手机游戏的现象,所以说这都是我们自己埋下的坑,现在到了自己要填的时候。
10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100多年后孩子无节制的沉迷手机游戏,其实这些都是我们急需要改变的现状。所以说想要对现在的问题进行改善,那么我们首先就要知道孩子玩手机的原因在哪里?
第二,孩子玩手机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原因,孩子会在游戏中刷存在感,以及成就感,像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班级里的成绩可能不拔尖,在其他方面又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那么在班级和平时的生活中,她会是一个比较平缓的状态,但是在游戏中他可以去击杀敌人,游戏角色在一局比赛中拿到第一名,这些其实都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第二个原因,如果从孩子的外界因素来看,如果别的同学讨论游戏是怎样怎样的,但是他是不知道的话就会被其他的孩子觉得你是不合群的,其实就像各位父母在工作当中,当其他同事讨论一部电视剧的剧情,但是你却一直没有看过的,所以你是插不进去话的,而这种被排除在外的心理,对于我们中小学生来说他们是被无限的扩大的。
第三个原因,如果从孩子的行为上来看,有些孩子他也知道手机是影响自己的,手机游戏是耽误自己学习的,也想改正,但是因为手机时时刻刻就在手边,每当他下了决心但是又很难控制住自己。所以单凭孩子的意志,还是比较难改善手机问题的。
以上是我们孩子普遍沉迷手机游戏的一个原因。
第四个原因,我们从父母的层面来看,过早的给到还没有自控力的小孩使用智能手机,任由小孩子去玩,那么很容易导致现代孩子的沉迷游戏,而对于一些工作比较繁忙的父母,甚至于说早在小学三年级就会给到孩子智能手机使用,让孩子早早就接受到了手机,而这些爸爸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只能用这些智能的手机去打发时间。以上这些都是孩子玩手机游戏,但是没有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所引发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而当各位爸爸妈妈意识到孩子不能在玩手机的时候,你会发现手机已经收不回来了。
所以我们要清楚,当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之后,我们会慢慢的去尝试改变孩子玩手机的情况
第三,给各位爸爸妈妈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改变沟通+说明利害关系+兴趣转移+制定合同书
第一招,要从沟通的方面开始得到改变。
我们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发生改变:将我们平时与孩子命令式的沟通变成引导型的发问,将我们带有感情色彩的陈述句换成疑问句。
举例:第一个场景:
“赶快去做作业,把电视关上,都已经看了很久了,把手机还给我,把你的作业拿出来,试卷要签字的,现在赶快!你没听见我说话是吧?!怎么还坐在这里不动呢?!可以帮帮忙吗?!”
听完这样的话语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有没有想自己在平时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当自己的情绪比较烦躁的时候,可能就会稍微带了一些这样的语气呢?这就好比我们在上班的时候,领导对你说,“你工作做完了吗现在就玩手机,工作做不完不准下班!”其实道理是一样的,都给了我们一种很不好的感受,试问这样如果孩子就算真的是去做作业的话,那么他进入做作业的状态真的能好吗。
举例:第二个场景
“孩子今天的作业计划是什么?你预计在多久时间内要完成呢?关于这件事情我需要和你谈一谈,长时间玩游戏对你的眼睛和身体都是不健康的,完全不玩也不可能,那你觉着每天玩多长时间是合适的?”
你会发现,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是给人的感受却是完全不同。而对于第二种方式去做事情,让人变得会更加的容易接受。所以今天回家,爸爸妈妈想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不妨考虑一下这两种语气的一个区别。
第一步,就是要打破孩子的底线,因为有的孩子觉得我努力不努力无所谓啦,反正我再不好也不会太不好的。但是对于学习而言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直保持这样的一个心理去学习,如果不按照每个学习阶段调整成每个学习阶段的心理,那么就势必会吃亏的。比如说你用初二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去学习初三的知识点,那么这样就很容易被落下来,因为初三的学业无论从知识的广度还是深度,他都不是一个层级的。所以说对于不同年纪来说,其实都是一样的。
第二步,孩子是有一个无知者无畏的心态,这种心态让他们现在什么都敢做,该玩还是玩,对未来没有一个敬畏之心,总有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我们应该拿现在孩子的在学校的排名和程度,去给孩子推算一下,如果按照他现在这个状态,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他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比如说首先确定孩子的一个基础目标是什么,然后再去推论现在初二,如果学得不好,初三会怎么样,那么中考会怎么样,高中你会上到哪个高中。当你去到一个好的高中,和去到一个比较一般的高中的时候,那么所产生的后果又是什么样子?他会直接影响到你去哪个大学,那最直接影响的就是你身边的朋友是谁,等到毕业之后你会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挣多少工资,而这些都是依据他现在的一个学习状态和层面所导致的后果。所以说以上这些各位爸爸妈妈完全可以凭自己孩子现在的状态,去给孩子去推算一下。
第三步,主要是加强孩子的危机意识。让她意识到以上爸爸妈妈跟她说的话,不是为了让他现在学习而编出来的瞎话,刚刚说的这些其实都是真真正正,你会所面临的。所以对于这种现状是一定要去改变的,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不停的进步,才会不停地充实自己,但如果你现在用现在状态,去对以后的生活,就会产生一些很不好的影响。
第三招,兴趣转移。
当我们进行完上面的步骤之后,我们可以将话题拉回到手机的问题上,提出改善手机要使用的建议,但是你会发现对于孩子而言,使用手机其实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如果突然就减少了大量的时间,或者直接就把手机收了起来,那么在原先使用的手机的时间就会被空出来。如果爸爸妈妈不去引导,不给孩子一些其他方面的加强,那么一定会让孩子一到这个时间段,他就会想这个时间段是我以前玩手机的时间。
第四招:制定合同书
以上三招,都是我们比较容易实行的,而对于第四招来说,孩子对自己的自控能力比较弱,如果父母管教他但是又不听的话,我建议可以制定一个合同书。这个合同书就跟我们大人签订的合同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治病,但是前提是我们需要第三方的介入,这个第三方的介入建议是老师。一方面我们一定需要一个孩子比较认可的比较信服的老师,那么也需要家长也比较信服的老师去介入。这样就可以起到一个互相监督的作用,这样孩子、父母、老师三方坐下来制定合同,那么必须遵守。如果不是则应该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比如周一到周四做什么事情,要怎么做,但如果双方违反那我们的惩罚又是什么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同样陪伴也是最好的家庭教育,请各位爸爸妈妈在孩子学习的关键时刻抽出一些时间去陪伴孩子改掉之前养成的坏习惯,这样对于我们整个家庭来说才会越来越和谐,让孩子的成长不会让一个冷冰冰的智能机所陪伴。

家庭作业:
1、了解孩子玩手机的原因是什么;
2、了解孩子玩手机具体玩的是什么;
3、改变沟通+说明利害关系+兴趣转移+制定合同书

TOP

不会设置奖励的人,没法引导孩子呈现出更好的样子,或者呈现自己想要的样子。
奖励不见得是什么奖品,它也可以是一个点赞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
奖励的背后,是智慧和爱。
当我们给孩子奖励的时候,孩子会非常高兴。从大脑构造的原理来看,人高兴是因为分泌了多巴胺。我们在激励孩子,让他们在我们设计的游戏中获得正反馈,就是在管理孩子的多巴胺。
在这里给大家提出这个概念,是为了把正确的习惯跟它联系在一起,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让孩子开心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精神上、一个是物质上。
一,        精神奖励
在给孩子奖励时,要有仪式感。比如跟孩子一起高举手臂庆祝,甚至蹦蹦跳跳,手舞足蹈。这都是在给孩子精神方面刻上烙印,让他在很久以后还能记得拿到奖励时的喜悦。
或者我们可以专门为奖励设置一个小盒子,每次准备给孩子奖励时都隆重的把盒子拿出来,然后说一个“咒语”,最后再把奖励给孩子。
再有一种方式我们可以把奖励拿出来前,播一段振奋人心的音乐,用一种颁奖的语气把奖励给孩子。这些都是奖励的仪式感。
最关键的是,当我们给孩子奖励时,家长要表现的非常高兴,让孩子能通过你身上的信号了解到我做对了,妈妈或爸爸非常开心。
精神上的奖励是一种仪式感,在进行仪式时家长要表现的发自内心的高兴,这种仪式感会让孩子记忆深刻。
二、物质奖励
“积分制代币法”是一种常用又有效的方式。首先,积分形式有利于长期计算,定期评比,不需要每次都绞尽脑汁地思考给孩子准备什么礼品;其次,积分形式计算明确,规则清晰,不会让人感觉不公平。
如何用“积分制”给孩子设置有效激励。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把需要孩子完成的任务列出来,分析哪些可以作为加分项。
首先要排除孩子们本身乐意接受的部分,孩子喜欢的任务应该包装成奖励,孩子不喜欢的才需要通过额外手段激励。比如说,孩子喜欢看书阅读,那么看书阅读就可以包装成奖励。比如,今晚布置的数学作业里有一部分是做数学游戏,或者是观察身边的数学现象等等,这一部分我们就不该奖励积分,反而应该跟孩子说:“妈妈给你安排一个小福利,让你可以名正言顺地玩。”这样,其实更容易让孩子相信这是一份“好玩”的任务,从而更积极用心地去完成。
第二步,给孩子设定积分奖励的时候,判断标准应该是这件事本身的难度而不是别的,因为这是对孩子“勇敢地克服困难”的奖励。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不要奖励孩子的结果,而是要奖励孩子的行为。我们喜欢对员工进行结果考核,因为员工已经是成年人,他们懂得,想要好的结果,就要通过好的执行过程来达成。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比起看结果,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所以,当我们要给孩子设置奖励的时候,我们应该奖励孩子的“勇敢”“勤劳”“积极”等品质,奖励孩子“努力”“细心”的过程,不要单纯地奖励结果。
第三步,积分对应的是奖品,积分制的激励原理还是在于奖品的吸引力,所以我们要好好挑选合适的奖品。
这里有一个原则:“孩子喜欢”比“孩子需要”更重要。这并不是说要完全迎合孩子,而是要明确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激励孩子,那就要首先保证奖品对孩子有吸引力,否则我们设置的这些规则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效力。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点,那就是实物奖品不一定有虚拟的“荣誉感”带来的激励效果好,孩子还是很喜欢被肯定,被夸奖。所以,与其花费高成本在准备实物奖品上,不如好好思考奖励本身的“仪式感”和“荣誉感”,以更少的成本来达到更好的结果。
总结一下,学会用“积分制”来激励孩子,首先要确认激励的目标,也就是哪些行为需要激励来推动;其次是激励的名义,要通过激励引导孩子到正确的方向上;最后是合理设置奖品,尽量用低成本来换高收益。
三、物质上应该如何激励孩子呢?
每个孩子喜欢的东西有雷同也有不同,所以我们给出几点建议供家长参考。
1、考虑奖励的可行性:设置奖励就要考虑如果孩子完不成怎么办,所以要给自己留后路,比如全家旅行不能作为奖励,孩子完不成也不能不去呀,这会影响游戏规则的权威。
2、考虑奖励的可持续性:为孩子设定里程碑和小目标。里程碑是指一个较长阶段的目标,完成后孩子可以获得他最想要的奖励,一般周期在1个月以上。小目标则通常以周为单位,相应的奖励就不能是那么重磅级别的。
3、奖励可以收集或随机:例如乐高、托马斯等有收集要素的玩具较好,让孩子有动力去完成任务集齐全套。也可以是类似扭扭蛋,在打开前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玩具。但最为关键是孩子最喜欢的,而不是随便玩玩的那种。这就考验家长挑选的能力和智慧了。
4、奖励要具有排他性:想要培养孩子练琴的习惯就要找到孩子最想要的那个,其他任何途径都不能买给他。所以奖励不能让孩子自己来决定,家长要通过对孩子的了解,找到最能激发他动力的奖品。设置奖励不要偷懒,要不然你的游戏规则就有漏洞可以钻啦。
5、奖励可以组合:每次的奖励不一定只有一个,可以是多个的混合。我们可以将很有意义的东西放入奖品中,比如书本、运动用品、博物馆的门票等等。这些奖品给孩子种下一个种子,这是我自己努力后赢得的奖励,孩子肯定会格外在乎。
家庭作业:
1、找到孩子的一个需要改善的点;
2、就这个需要改善的点进行奖励规则设置;
3、设置中要包括精神奖励+物质奖励,特别的物质奖励,越明确越好。
4、奖励规则设置完成以后,一定要坚持去实施。

TOP

让幸福加倍——如何应对二胎对原有子女的心理冲击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对二胎的放开,很多家庭开始思考要二胎的问题。对于二胎的到来,家长们需要准备的除了经济与精力的投入之外,对已有子女的心理关注也很重要。TA要如何面对母亲的怀孕,如何面对弟妹的出生,如何学会与弟妹分享父母的爱,很好的处理这些问题,为以后手足之间的良好感情打下坚实基础。
一:二宝来临,大宝常出现的变化
案例1:依依是个5岁的小女孩,上个月妈妈给她生了个小弟弟,她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不高兴,可是竟然被妈妈发现,她会在大人不注意的时候打弟弟。
案例2:晨晨是个三岁半的小帅哥,已经上幼儿园半年,适应很好,可是自从知道妈妈怀孕了,将有个弟弟或妹妹出生,就变得不愿意上幼儿园,之前已经可以独自睡的他,晚上坚持要和妈妈一起睡,还偶尔会尿裤了。
案例3:糖糖已经7岁了,上小学二年级,是个活波可爱的小女孩。老师反映,自从妹妹出生,她就变得不爱说话,常常自己坐在座位上发呆,上课也常走神。
二:读懂大宝的表达
新生命的到来可以给一个家庭带来很多改变。父母在怀孕和宝宝诞生后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很多家庭的注意力都转移到满足新生儿的需求上。可以说第二个孩子的来临,对第一个孩子可以说具有巨大的冲击,因为从出生开始,TA一直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核心,已经习惯独享父母的爱与关注。而母亲再次怀孕会导致母亲不能像以前那样长时间的陪着自己,甚至不能抱自己;母亲生产会导致TA与母亲短暂的分离;母亲带着小宝宝回到家中,TA又亲眼目睹了父母是如何紧张的围着新生儿转,亲友是如何表达对新生儿的祝福;小宝宝渐渐长大,TA或许还要让出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一切都会让TA觉得自己不再那么重要了,新出生的弟弟或妹妹抢走了自己的爱,父母不再爱TA了。
所以他会出现退行的现象,比如上面提到的晨晨;也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比如前面提到的依依;也可能出现退缩回避现象,比如糖糖……这一切其实都是在向父母表达:我很害怕失去你的爱,请关注我!
三:如何帮大宝适应家中有个新诞生的弟妹
1、 怀孕期间
   (1)身为孩子的母亲,可以告诉大宝,自己有一个新的生命即将孕育。家中即将迎来一个新生命,这个消息需要从父母处听到,不是由其他人来告诉孩子。
(2)对于新生命的到来,由大宝的提问来告知一些情况。几岁的孩子可能会问,小宝宝是从哪里来?对孩子的提问做出解释,小宝宝来自子宫,是在妈妈的肚子里。好奇的孩子会想了解更多,通过这样的对话形式去培养孩子对孕育新生命的参与感,减少排斥心理。
(3)在大宝对生小宝宝流露出兴趣的时候,以下活动可以鼓励参与:阅读有关怀孕、分娩、新生儿和兄弟姐妹如何与婴儿相处的书,对于年幼的孩子,可以找一些带有文字的绘本,为孩子讲解;给孩子看来访亲友的婴儿,或带孩子去拜访有婴儿的亲友;给小宝宝起名字;为了小宝宝诞生所准备的新布置和家具上,由TA来挑选一两件适用的物品;让TA拿着娃娃练习,教TA如何轻轻地触摸和抱着婴儿;打包住院的行李。
2、带宝宝回家后
(1)在出院回家时带上给大宝的礼物,并告诉TA这是弟弟或妹妹送给TA的。
(2)尽可能让他们参与到照顾小宝宝当中,使他们不觉得在日常生活中被冷落。很多孩子会主动想帮忙父母护理婴儿,虽然这种帮忙可能意味着父母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可以给大宝机会跟小宝以积极的方式进行互动。记得孩子仅仅是帮忙,不要把照顾婴儿变大宝的责任,这会让大宝承担过重的职责而对年幼的弟妹萌生厌恶感。要是大宝表示对照顾小宝没有兴趣,不要惊慌也不要强迫TA去做,给TA一段时间。
(3)父母尽量抓住机会与大宝一对一的在一起,例如,在小宝熟睡的时候。可能的话,父母中的一方每天安排出时间与大宝单独相处,有助于减少大宝对新生儿的反感和愤怒情绪。在相处时可以选择让孩子活动,父母跟随和陪伴的方式。允许或给予大宝一些没有与新生儿分享的,特殊的私人空间和自己的东西。
(4)部分大宝,在家中新添婴儿后会有些退行的举动。例如,出现一些像婴儿那样的举止,自控力下降惹出一些麻烦,显得比之前更需要父母的照料等。可以向大宝指出年长所带来的好处,例如,可以选择吃什么,可以和朋友们去户外一起玩。这些都是婴儿办不到的,陪同和鼓励TA外出,与同龄的孩子们一起玩。
(5)当亲友开始陆续给婴儿送礼物的时候,给大宝也准备一些礼物,这样TA不会感到被排斥在外。提醒亲友不要把话题和关注都集中在新生儿上,大宝也需要关注,想听来访的亲友谈论一些新生命以外的内容。
(6)鼓励和留神倾听大宝表达对于婴儿和家庭变化的感受。确保孩子非常清楚,绝对不能有伤害他人的举动,以防TA对婴儿做出不利的行为。如果TA表达负面情绪,承认它们的存在,不要去否定或忽视TA的感受。帮助TA去用语言或绘画表达他们的感情,例如,TA可以画一个表达愤怒的图像,或用玩偶的表演来表达TA的情绪。
作为父母,能够看到手足相亲的画面是巨大的幸福,但是这幸福却不是自然发生的,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努力,去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去帮助大宝适应小宝的出现。当大宝顺利的度过这个适应期,我们会惊喜的发现养育孩子的幸福是可以加倍的。
家庭作业:
1.与自己大宝进入一次深刻的沟通,检验自己是否有缺失的地方
2.读懂大宝的表达
3.帮助大宝接受弟弟或妹妹

TOP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尤其是孩子处在7-12岁这个年龄阶段。
在孩子12岁之前帮助他养成好习惯,不仅会让孩子受益一辈子,父母自己也会省心很多哦。而假期往往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时机,家长可以利用好这段时间,帮助孩子培养几项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第一大习惯:礼仪习惯
首先这些礼仪习惯,爸妈们学习下吧,然后教给孩子,让孩子能够受用一生。
1.弯腰捡东西、系鞋带时,一定要蹲下,不能撅着屁股朝天,看起来很不雅。
2.吃东西不要发出声音,千万不要狼吞虎咽,既不利于消化,又有损形象。面条要咬断吃,不要往肚里吸;喝汤用小勺。
3.坐板凳要双膝并拢,双手放在膝盖上,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千万不要双腿张开、或翘起二郎腿,丑死了。
4.到别人家做客时,未经主人允许,不要随意乱翻东西。
5.不管什么食物,再喜欢吃也要控制,尤其不要暴饮暴食,不管在家还是在外。
6.到别人家做客,不管主人烧的饭菜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都要发出真诚的赞美,表示好吃,以示尊重。
7.用餐完毕,最好帮主人一起收拾餐桌;即使对方不让帮忙,也要有这个举动,表示感谢。
8.接打电话,第一句要说“你好”,话说完毕,让对方先挂电话;如果对方让你先挂,说过“再见”后,停顿3秒再挂。
9.别人为你添茶、倒水或提供服务时,一定要欠身坐起或用手扶扶杯子,以示尊重。
10.看别人手机照片或电脑等其他物品,未经允许,不要往下翻动。
11.公共场合,少吃猪手、骨头、鸡爪等大骨头类食物。尤其是女孩子,龇牙咧嘴啃东西的样子,实在不好看。
12.对人友善,时刻保持微笑。这是世界通行证,不分国界,不需翻译,永不过时。
这些礼仪知识,都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具体体现,爸妈不仅要教给孩子,而且自己首先要做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只有爸妈自己做好了,孩子才会“有样学样”,自觉遵守良好的礼仪规范。
除了这些礼仪修养习惯,爸妈们还要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后面的管理就会轻松很多,可见,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该是多么的重要啊!
第二大习惯:学习习惯
下面的这份小学生习惯养成一览表非常实用,值得家长永久收藏哦。
7、8岁习惯:
1.能独立并按时完成作业;
2.养成正确的写字、握笔姿势,以及坐姿;
3.自觉阅读课外绘本(带拼音)。
9、10岁习惯:
1.每天预习;
2.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
3.作业干净整洁;
4.阅读课外读物。
11、12岁习惯:
1.认真听讲;
2.每天预习复习;
3.积极思考;
4.作业干净整洁并正确率要高。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小学阶段。
孩子需要养成的好习惯还有很多,上面的习惯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习惯,在孩子12岁以前养成,会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家长要有耐心,坚持做下去,这样孩子上了初中后就会很省心了。
第三大习惯:生活习惯
孩子除了要有以上良好的习惯外,更要有以下这些技能哦,各位家长可以观察下自己家孩子都有吗?
态度篇
如果说人生是一章乐曲,那人生态度就是基调,它决定了命运的走向。
1.积极:
对生活有着积极的态度是相当重要的。当然,事情可能会变得很糟糕,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应该停止抱怨,寻求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要坚信自我,摆脱负面思维哦。
2.动力:
要知道达到目标的关键不是纪律,而是动力。如何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励自己,并体验完成目标的喜悦心情。一开始,先设定一些较小的,容易达到的目标,从而逐渐锻炼这种技巧。
3.拖拉:
这是成年人的常见毛病(甚至小孩也如此)。我同意在某些时候,人们应当悠游度日,享受慵懒的时光。但是,当我们必须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怎么保证我们能够按时完成呢?教导孩子要吸取拖拉的教训,找出他们拖拉的习惯,并且研究应该如何克服它。
4.激情:
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找到使你激情洋溢的事物,并全情投入。你的孩子还无法在年幼时找到这个答案,但是你应该指导他们发现自己的激情所在并且对其不懈追求,让他们了解这样做的重要性。
社交篇
我们生活在社会里,就永远离不开社交,孩子也是如此。
1.合作: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竞争主义,这也是成人世界的写照。结果呢,卑鄙陷害、互相拆台、忿恨抱怨充满了我们的生活。相反,请教导你的孩子,人们是可以达到共赢的,帮助他人成功,将使你自己更加成功。告诉孩子结交朋友胜于制造敌人,在竞争之前先学会团队合作。
2.同情:
这是被学校完全忽略的主题。事实上,孩子在学校学到的往往不是同情并帮助他人,而是增加别人的难处。应该教导孩子设身处地地了解别人,并去帮助别人摆脱痛楚。
3.爱心:
爱心和同情是双胞胎,同情着重于减轻别人的痛楚,而爱心则是希望他人幸福。这两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4.倾听:
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到如何倾听了吗?或者如何与人交谈了吗?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成年人都不具备倾听这个重要能力的原因。要让孩子学会如何真正地倾听他人,从而能够理解和感觉他人的感受。
5.交谈:
交谈与倾听是紧密关联的,而学校并没有教导孩子交谈的艺术。事实上,学校告诉孩子在大部分情况下交谈是不对的,然而我们往往需要的是互相交谈,而不是教导。这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技巧,从小就应该在家里实践。请学会与你的孩子交谈,而不是只要他听话。
实物篇
怎么样生活得舒适有条理,是父母给孩子最宝贵的遗产。
1.家务:
如何保养和维修房屋的各种物件,包括管道、电器、冷暖设备、油漆、盖屋顶、剪草等等。掌握进行基础维护的工作和方法,并且知道什么时候该叫专家来帮忙。
2.清洁:
太多的成年人没有学会如何送洗衣物,如何清洁房间,如何使房子井井有条,如何进行每周、每月的大扫除。不要只是让孩子做这做那,而要他们真的学会这些事情。
3.组织:
让孩子学会如何摆放文件,如何让事物各就各位,如何建立待办事宜,如何建立事务流程,以及如何集中精力在重要事情上。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课程的主要内容,希望各位家长们好好消化与吸收,帮助自己孩子习惯的养成,为未来奠定基础,孩子一定会受用终身哦。
家庭作业:1.家长进行自我反省,自己习惯有哪些不好的地方,写下来,并去改正;2.为孩子树立良好正确的习惯,建立实行的制度,开始实施;3.与孩子共同成长,做好长期执行规划。

TOP

你曾经因为不知如何化解冲突,而失去要好的朋友吗?虽然人际冲突对人际关系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冲突也可以有正面的意义,它能提供一个机会,使彼此能澄清自己的看法,并讨论双方在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做好长期执行规划。
一般来说,冲突能指出问题的症结、能使我们有改变、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使彼此有情绪宣泄的管道。人际冲突是人际关系中的普遍现象,一旦引发一些小型的人际冲突,就要拿出“立即”与“尊重”的态度,处理当下的事件,以免“积怨太深”或“积非成是”,造成令人束手无策的痛苦回忆。
  人际冲突包含以下四个阶段,我们无法控制它的发生,却可妥为运用而引导其朝向建设性方向迈进。
1、潜伏期:当从内心知觉到有冲突发生,虽然尚未到爆发的那一刻,其实就已进入人际冲突的阶段。此阶段需加强对潜伏期的侦测,就能预知或控制冲突的方向及程度,使其朝向建设性冲突的方向前进,进而减缓冲突的程度,使大家以较平和、理性的态度解决冲突。此阶段的策略可使用温和坚定与诚恳的态度处理事件、谈话中多用“我”字开头,少用“你”字开头等。
2、爆发期:冲突爆发时,无论是口头或肢体的冲突,都会对双方造成伤害。在此时,无效的处理冲突不如暂时不去处理,若能设法控制愤怒的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其实暂时“不处理冲突”就是最好的处理。学习接受无法接受的事情,不代表永远无法解决问题,我们需要一些时间来思考人生的难题。
3、扩散期:人际冲突一旦“爆发”后,不要责备它、阻断它或否认它,就静观它的变化,思考可能因应的对策,也许两造双方都有悔意,也许后面还有余震不断。留一些时间、空间,让彼此有个缓冲也很好,也许当初无法替对方保留颜面,现在或许可以慢慢释出诚意,看看对方的反应再做打算。
4、解决期:这包括双方均满意的“双赢”结果,也包括“不解决的解决”,甚至结束一段令人伤痛的关系。总之,这是一个作抉择的时机,好让事情暂时告一个段落或有一个结束。所谓的“双赢”是“你好,我也好”,没有人吃亏。这是最理想的结局,但一般人很难放下身段,寻求对双方有利的解决之道。“不解决的解决”,其实就是学习接受无法接受的事情,要做到接纳不容易,但它往往是解决问题的一个不错的方法。所谓“无欲则刚”、“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指的就是顽石点头,用一颗柔软的心,去接纳以前无法接受的事实。
在日常生活中,人际冲突是难以避免的,很多同学就是因为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冲突,才使人际关系状况恶化。发生人际冲突并不可怕,如果处理得当,人际冲突也可以成为双方增进了解的切入点。
处理人际冲突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对事不对人。在发生冲突或争执时,将焦点至于事情本身,客观分析冲突的起因与双方对错,不将冲突扩大化。人际冲突的起因大部分是一些生活琐事,而且双方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也很难分清谁对谁错,所以如果将冲突的起因归于某人,双方只会相互攻击从而激化冲突,但这种错误的做法很容易被本能性的使用,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
二、给情绪降温,做合理的让步。在发生人际冲突时,双方都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下,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很容易说出彼此中伤的话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此时,做适度的让步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让步并不代表忍气吞声,把握好度也是一种智慧。
三、当时当地解决冲突。发生人际冲突时,直面问题,坦诚以待,立即处理,而不要暗自较劲,更没有必要记仇。
前面提到过,人际冲突的起因多半是小事,在当时如果双方直面冲突,彼此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一般都可顺利的解决冲突。但事实上,很多人当时都会选择逃避,几次逃避之后,小问题会积攒成为大问题,到那时发生人际冲突就是算总账了,陈年旧事都有可能会翻出来,此时再处理就是难上加难,这是同学们务必要注意的一点。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课程的主要内容,希望各位家长们好好消化与吸收,为未来奠定基础,自己和孩子一定会受用终身哦。

TOP

对有些妈妈来说,完全不是问题,因为很多孩子,在3岁左右就开始学会了独立睡觉,但是对有些妈妈来说,孩子独立睡觉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甚至有的孩子,已经青春期发育了,仍然没有养成独立睡觉的习惯。
首先大家要了解孩子分床睡的重要性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有利于从小培养内心独立
内心能否独立是婴幼儿能否正确认识自我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孩子的独立是从形式到内容的,所谓形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孩子行为方式,而内容则是孩子的内心。让孩子适龄与父母分床,有助于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并可促进心理成熟。
有调查研究,那些从小就分开来睡的孩子拥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从不依赖于别人,而那些童年都是和父母睡的孩子,有一半以上缺乏执行力,以及遇事容易依赖别人。
2.分开来睡觉,孩子容易睡得更踏实,有利于宝贝的身体健康
很多家长不理解,不是自己看着孩子,和自己一起睡觉孩子会更踏实吗?
答案是错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自己的成长空间,成人一样小孩也一样,在自己的空间里,孩子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有更多与自己独处的时间,也容易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这样容易培养孩子一种独特的个性,也容易给孩子一种自己营造出来的安全感。
在一起睡觉,一方面家长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睡眠,比如打鼾或者说梦话,另一方面,让孩子没有自己的成长空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睡觉反而不踏实。
3.分开来睡觉,有利于家庭和谐
一方面家长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另一方面孩子也珍惜白天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这样家庭庭氛围变得特别好,这就是许多家庭现在越来越重视孩子,分开睡觉的原因之一。
家里增添了宝贝,家庭生活的重心就都转移到了宝贝身上,好多都是围绕着宝贝的。由此,夫妻之间沟通、交流及相互关心比起以前少了许多。经常是妈咪一到晚上,就要哄宝贝入睡,遇到难缠的宝贝还要哄好长时间。待宝贝入睡后夫妇都已困倦不已,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感情,一定不要忘了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核心关系。
4.避免形成恋父或恋母情结
宝贝到了3岁左右已经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了,他们有了最初的性别意识,心理处于一个重要发育阶段。如果长时间不和父母分床睡觉,有可能滋生恋母或恋父情结,导致宝贝日后缺乏自爱、自律,甚至形成性识别障碍。
如何让孩子独立睡觉呢?很多孩子,已经形成了习惯和依赖,甚至父母心理对孩子也有一定的依赖。这个时候,是需要有一些技巧的:
把孩子的房间装扮成他喜欢的形式
按照孩子的兴趣吧房间装扮成他喜欢的风格,首先就从兴趣上给孩子做了一个很好的引导。我们可以先听取孩子的意见,然后适当的给孩子一些自己的建议,共同与孩子装扮他自己的新窝。这样孩子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开始分房睡的时候给予孩子安全感
如果孩子第一次与父母分开睡觉,特别会感到害怕、紧张甚至恐惧。这时候父母就要鼓励孩子,告诉他爸爸妈妈就在旁边,睡觉的时候不关门,会看着他们的宝贝睡觉。或者在孩子入睡前,先陪在孩子身边,等待孩子睡着了在离开。
精神上鼓励孩子,行为上严格执行
有时候孩子睡到一半发现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就会哭闹或者又跑到父母的身边来睡觉。这时候父母要懂得鼓励孩子,告诉他他们的小宝贝是个勇敢的孩子,可以拿别别人家的孩子做榜样、给予孩子榜样的支持。同时要坚决的再次让孩子回去睡觉,不能养成依赖性。
家长自己的决定要严格执行
对于孩子分房睡觉而言,家长自己的内心一定要坚定。不能因为孩子几次的哭闹就心软下来。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孩子会对此产生依赖和投机取巧的心理。下次再让他独立睡觉,他就会故伎重演。这样就永远培养不起来孩子的习惯。所以,作为家长,自己内心也必须要有一个决心,要严格执行自己的决定。

TOP

早上赖床的事情,不叫他又会迟到,迟到了又不去上学,叫他吧,能把自己活活气死,所以,我今天和佳人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应对这些赖床的孩子。
一般孩子赖床由以下几个原因:
1.睡眠不足
晚上睡得太晚,造成睡眠时间不足。
2.午睡过久
若孩子午睡时间太久,或睡午觉的时间太接近傍晚,都会让孩子在晚间精力旺盛,到了休息时间还睡不着,于是间接造成晚睡、睡不饱的状况。
3.安抚情绪
孩子有时会因为身体不适,或情绪上的不稳定而影响睡眠品质。身体状况比较容易观察,父母要多留意的是情绪上的问题。有些孩子因为年纪还小,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如果在学校或生活中受到挫折,不懂得该如何表达,再加上父母没有多加留意,宝宝的情绪也会间接反应在孩子的睡眠品质上。
如遇到类似的情形,适时地找时间和孩子聊聊,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4.游戏区&睡眠区
在房间的布置上,游戏区域和睡觉的地方最好隔离开来,不要在床边放置过多的玩具或娃娃,那很容引发孩子想玩的欲望。
5. 孩子决定休息
和孩子讨论就寝、起床时间,也问问孩子喜欢父母用什么方式叫他起床。让孩子自已决定作息时间,可以让孩子知道该对自己的承诺负责;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叫他起床,也可以降低彼此的不愉快。
6. 可爱铃声助醒
帮孩子买个闹钟,让他挑选自己喜欢的铃声可以减少父母叫他的不悦感。
对每一个父母来讲,早上叫孩子起床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特别是秋冬季节,久而久之很容易就不耐烦了,采取“杀伤性叫醒”,其实这对孩子一天的心情是有很大影响的。
人起床时,最好先睁眼躺十分钟,再坐起来,有助于身体健康。给孩子充分的起床时间。当然,这个时间因人而异,有人需要五分钟,有人需要十分钟,请根据这个时间,决定你去叫孩子的时间点。
千万不要要求孩子在你下达指令的那一刻就弹起来!
错误姿式:“杀伤性叫醒”
用惊醒的方式,切断启动过程,让人立即恢复意识。这种粗暴的方式会带给孩子带来极糟的影响。比如破坏情绪控制、冲动易怒、心境低落、冷漠麻木,或者哭闹。
几种常见错误方式,宝妈们看看自己是否有做过?
(一)冲进房间,大喝一声“七点了,还不快起!”
要知道,留恋被窝,留恋潜意识梦境,是人的共性,带有“到点还睡是错误的”这种指责性的叫醒行为、语言,很容易把孩子的睡眠安全感夺走,加上大噪音的惊醒,足以摧毁所有人幸福的早晨。
(二)一把拉开孩子的被子
这种方式不仅严重摧毁孩子的睡眠安全,而且温度的变化,会突然袭击神经系统,就算对方“嗖”地坐起来,四肢也是僵硬的。所以不建议去移动孩子睡眠中曾经拿着的、抱着的、盖着的任何东西,那是他感觉安全的环境,不要碰!
(三)粗暴粗鲁的拍打孩子的身体
叫醒时,碰触孩子的身体,尤其是粗暴的“拍打”,是极具杀伤力的,人类在潜意识的控制下,对于突然出现的身体“袭击”,除了会吓一跳外,还会反击。在很多睡眠试验中,“拍打”都是最糟糕的叫醒方式,会马上激怒一头温顺的绵羊!!
(四)反复唠叨不断叫唤
有些父母会使用过5分钟叫一次的方式叫孩子起床,这看似是给了孩子一些“启动时间”,但实际上,孩子在完成切换和启动的过程时,不断被你的叫醒打断,每一次都要重来,所以反而越叫越起不来。其实,在睡梦中的人,第一次接收到“起床”的信号,当时人看似还睡着,其实他的脑部已经开始切换了,不需要反复叫,他启动完成自然会起来。
正确姿式:建议使用这样的叫醒方式
(一)提前告知
前一天晚上告诉孩子,明天早晨你会及时叫醒他,让孩子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如果孩子已经习惯由你叫起,则不须特别提醒。但如果时间改变,比如从七点改至六点半,最好还是说一句:“明天我会早半个小时叫你哦!”
(二)使用光线叫醒
如果你有可调光的台灯,可以逐渐调亮台灯,然后开着它,悄悄走开即可。光线会替你叫醒他的,因为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是被光线叫醒的,光线会唤醒视觉系统,由它传递信号给潜意识,并叫醒脑部,启动四肢,这是最自然的一种醒来方式。即安全又有效,完全不需要你费力。如果家里没有这样的台灯,缓缓地安静地拉开窗帘,也一样有效。
(三)轻抚叫醒
对于那些睡得较深,不容易叫醒的孩子,可以使用这个方法。但切忌一定要温柔,要轻缓。而且抚摸的顺序要从手开始,然后到小臂、上臂、脸颊……如果被子盖得厚,就隔着被子触碰手部或小臂。当孩子缓缓蠕动并睁眼时,微笑注视他,说声“起床喽!”即大功告成。你的手最好是温暖柔软的,冰冷僵硬的手会有反效果哦。
(四)轻唤叫醒
先轻微接触孩子的床,让孩子感觉到这个小小的触动。比如双手先按到床上,或是先坐到床边。然后小声唤孩子的名字,然后说:“现在想起床吗?”征求孩子的意见,会让睡眠中的孩子感觉到安全和体贴。当孩子微睁双眼点头时,给他一个微笑,然后静静走开,让孩子无干扰的完成启动。
(五)使用同一个方式叫醒
当父母找到一种对方很满意的叫醒方式,请坚持一直使用,不要没事就变换方式。形成一个人对孩子的叫醒的习惯,不仅每次都能成功的叫醒他,而且还能培养孩子对你的爱与依恋。
在教大家一个让孩子乖乖起床的小妙招
用童趣的语言叫醒孩子:早上叫孩子起床,可以用童趣的语言叫醒他。例如叫孩子起床时可以说:宝贝,你看太阳公公起床了,小鸡、小鸟要做早操了。然后就学公鸡、学小鸟叫等。如:听大公鸡在打鸣,它在喔、喔、喔的叫你快起床,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唱歌,它唱早上空气真好。这时孩子多半会愉快地起床,急着穿衣服,穿鞋子,要上幼儿园。
再归纳一下,叫醒最上乘的方式:就是温柔与耐心,让一个人感到足够的安全,并用愉悦的刺激传达“醒来”的信号。

TOP

发新话题